中班健康教育教案20篇概览
序号 | 主题 | 核心目标 | 涉及领域 |
---|---|---|---|
1 | 认识我的小牙齿 | 了解牙齿结构,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| 健康、语言 |
2 | 身体的秘密 | 认识身体隐私部位,学会自我保护 | 健康、社会 |
3 | 眼睛亮晶晶 | 知道眼睛的重要性,学会正确用眼习惯 | 健康、科学 |
4 | 小脚丫本领大 | 探索脚的功能,保护脚的方法 | 健康、艺术 |
5 | 我会正确洗手 | 掌握七步洗手法,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| 健康、语言 |
6 | 刷牙小卫士 | 实践刷牙步骤,预防龋齿 | 健康、艺术(儿歌) |
7 | 打喷嚏的礼仪 | 学会用手肘捂住口鼻,养成卫生习惯 | 健康、社会 |
8 | 整理小书包 | 学习分类整理物品,保持个人物品整洁 | 健康、社会 |
9 | 交通安全小卫士 | 认识基本交通标志,学会安全过马路 | 健康、社会 |
10 | 不跟陌生人走 |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拒绝陌生人的诱惑 | 健康、语言 |
11 | 阳台窗户我不爬 | 知道高处危险,避免攀爬阳台窗户 | 健康、科学 |
12 | 小心尖锐物品 | 认识尖锐物品(剪刀、铅笔)的安全用法 | 健康、生活 |
13 | 生气了怎么办 | 学习用合理方式表达情绪(如深呼吸、倾诉) | 健康、语言 |
14 | 分享真快乐 | 体验分享的快乐,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| 健康、社会 |
15 | 合作力量大 | 通过合作游戏,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| 健康、社会 |
16 | 我爱我的幼儿园 | 适应集体生活,表达对幼儿园的喜爱 | 健康、艺术 |
17 | 拍球小能手 | 学习连续拍球技能,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| 健康、运动 |
18 | 平衡小勇士 | 通过平衡游戏(走独木桥、顶沙包),提升平衡感 | 健康、运动 |
19 | 跳房子乐趣多 | 练习单脚跳、双脚跳,增强下肢力量 | 健康、运动 |
20 | 障碍大闯关 | 综合运用钻、爬、跑等技能,提高身体灵活性 | 健康、运动 |
重点教案示例(选取6篇详细展开)
(一)身体认知与保护类:《认识我的小牙齿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牙齿的名称(门牙、尖牙、磨牙)及作用(切咬、撕扯、磨碎)。
- 技能:掌握“上牙往下刷,下牙往上刷,咬合面来回刷”的正确刷牙方法。
- 情感: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,愿意保护牙齿。
准备:牙齿模型、牙刷、牙膏、PPT(牙齿结构图、龋齿图片)、儿歌《刷牙歌》。
过程:
- 导入:猜谜语“兄弟生来白又白,整整齐齐排两排,切菜嚼米快又快,人人吃饭离不开”,引出“牙齿”主题。
- 认识牙齿:出示牙齿模型,结合PPT讲解门牙(像铲子,切食物)、尖牙(像尖刀,撕食物)、磨牙(像磨盘,磨食物)的作用;观察龋齿图片,讨论“为什么会蛀牙”(吃太多糖、不刷牙)。
- 学习刷牙:教师用模型演示正确刷牙方法,幼儿徒手练习;播放《刷牙歌》(“小牙刷,手中拿,张开我的小嘴巴,上牙往下刷,下牙往上刷,咬合面来回刷,里里外外都要刷”),幼儿边唱边用牙刷模型练习。
- 巩固:游戏“牙齿小医生”,幼儿两两一组,互相检查“牙齿”是否刷干净。
延伸:发放“刷牙记录卡”,请家长记录幼儿一周刷牙情况,每周五带回班级分享。
(二)卫生习惯养成类:《我会正确洗手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洗手的重要性(预防细菌、病毒)。
- 技能:掌握七步洗手法(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)。
- 情感:养成饭前便后、玩玩具后主动洗手的习惯。
准备:洗手步骤图、肥皂/洗手液、脏手道具(面粉、颜料)、故事《不爱洗手的淘淘》。
过程:
- 故事导入:讲述《不爱洗手的淘淘》(淘淘玩泥巴不洗手就吃东西,结果肚子疼),讨论“淘淘为什么生病?”“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洗手?”。
- 学习七步洗手法:教师出示步骤图,边念儿歌边示范:“第一步,手心搓搓搓(内);第二步,手背搓搓搓(外);第三步,手指交叉搓(夹);第四步,手指并拢搓(弓);第五步,大拇指转转搓(大);第六步,指尖手心搓(立);第七步,手腕别忘搓(腕)。”幼儿手上沾面粉,跟随步骤实践,直到面粉洗净。
- 情景模拟:设置“娃娃家”场景,幼儿扮演“小厨师”“小医生”,在“做饭”“看病”后主动去“洗手区”洗手,教师观察指导。
延伸:在班级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片,提醒幼儿日常正确洗手。
(三)安全意识培养类:《不跟陌生人走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陌生人的概念,了解“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要,陌生人的话不能信”。
- 技能:学会拒绝陌生人的诱惑,记住家庭住址、家长电话。
- 情感: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不轻易跟陌生人离开。
准备:陌生人道具(帽子、墨镜)、糖果、玩具、情景表演视频、安全卡片。
过程:
- 视频导入:播放情景表演(陌生阿姨用玩具引诱小朋友“妈妈让我来接你”),讨论“小朋友能跟陌生人走吗?为什么?”。
- 辨别陌生人:教师扮演“陌生人”(拿糖果、玩具),尝试与幼儿互动,引导幼儿说“我不认识你,我不要你的东西”“我妈妈说不能跟陌生人走”。
- 记住安全信息:通过儿歌“家庭住址要记牢,爸爸妈妈电话好,陌生人来我不怕,大声喊叫找警察”,帮助幼儿记忆家长联系方式;游戏“安全小卫士”,教师出示不同情景(如“陌生人说带你去公园”“陌生人给你零食”),幼儿举“√”“×”卡片判断对错。
延伸:发放“安全信息卡”,请家长协助幼儿填写家庭住址、电话,幼儿随身携带。
(四)情绪管理类:《生气了怎么办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,了解生气时的身体反应(脸红、握拳)。
- 技能:学习3种调节情绪的方法(深呼吸、找朋友倾诉、画画)。
- 情感:愿意用积极方式表达生气,不乱发脾气。
准备:情绪卡片(开心、生气、难过)、生气表情图、画纸、蜡笔、舒缓音乐。
过程:
- 情绪识别:出示情绪卡片,幼儿模仿“生气”的表情(皱眉头、嘟嘴巴),讨论“什么事情会让你生气?”“生气时身体有什么感觉?”。
- 学习调节方法:
- 深呼吸法:教师带领幼儿练习“吸气4秒—屏息2秒—呼气6秒”,配合动作(双手举高吸气,放下呼气)。
- 倾诉法:情景模拟“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”,引导幼儿对“小熊”说“我很生气,因为这是我的玩具”。
- 画画法:幼儿用画笔画出“生气的事情”,教师引导“把生气画在纸上,生气就会跑掉啦”。
- 分享体验:幼儿分享自己生气时用过的方法,教师归纳“生气不可怕,用对方法就好”。
延伸:创设“情绪角”,投放情绪绘本、画纸、解压玩具,幼儿情绪不佳时可自主调节。
(五)运动技能发展类:《拍球小能手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拍球时手指要分开,用手掌拍球。
- 技能:能连续拍球5次以上,尝试拍球走直线。
- 情感:体验拍球的乐趣,愿意坚持练习。
准备:皮球(人手1个)、障碍物(锥形桶)、音乐《拍球歌》。
过程:
- 热身:幼儿跟随音乐做“球操”(持球绕肩、绕腰、拍腿)。
- 学习拍球:教师示范正确姿势(两脚分开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手指自然分开,用手掌拍球),幼儿徒手模仿;分组练习,教师指导“球弹起来时,要跟着球走,不要等球落地”。
- 游戏挑战:
- “连续拍球赛”:幼儿在原地连续拍球,数一数能拍几次,鼓励“比上次多1个”。
- “拍球过障碍”:幼儿边拍球边绕过锥形桶,保持球不跑远。
- 放松:幼儿坐在球上,轻轻按摩手臂、腿部,分享“拍球开心吗?你拍了几个?”。
延伸:户外活动时投放不同大小的球,鼓励幼儿挑战“拍大球”“拍小球”。
(六)社交健康类:《分享真快乐》
目标:
- 认知:知道分享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用,分享能带来快乐。
- 技能:学习用“请你玩我的玩具”“我们一起看”等语言邀请同伴分享。
- 情感:体验分享的快乐,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。
准备:幼儿自带玩具、分享故事视频、快乐卡片。
过程:
- 故事导入:播放视频《小猴的桃子》(小猴独自吃桃子很孤单,分享给朋友后很开心),讨论“小猴为什么后来开心了?”。
- 分享体验:幼儿拿出自带玩具,教师引导“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,可以怎么说?”“别人想玩你的玩具,你愿意吗?”,鼓励幼儿用礼貌语言邀请同伴分享(如“我的小汽车可以借你玩”“我们一起搭积木吧”)。
- 情感升华:游戏“快乐传递”,幼儿分享完玩具后,获得同伴送的“快乐卡片”,互相说“谢谢你和我分享”“和你一起玩真开心”。
延伸:每周五设立“分享日”,幼儿带零食、图书或玩具与同伴分享,记录“分享快乐瞬间”。
相关问答FAQs
Q1:中班健康教育教案设计需注意哪些年龄特点?
A:中班幼儿(4-5岁)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,注意力集中时间约10-15分钟,因此教案需注重游戏化、情景化,如通过儿歌、故事、角色扮演等形式吸引兴趣;动作发展上,幼儿平衡、协调能力提升,可设计跑、跳、拍球等运动技能活动,但需避免难度过高;自我意识增强,开始关注“我”与他人的关系,需融入情绪管理、分享合作等社会适应内容,同时语言要简单易懂,指令清晰,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。
Q2:如何让健康教育教案更贴近中班幼儿生活?
A:一是从幼儿日常经验出发,如洗手、刷牙、整理书包等生活场景,让幼儿感受到“健康就在身边”;二是利用真实物品或情景模拟,如用牙齿模型、真实牙刷学习刷牙,用“娃娃家”模拟“陌生人敲门”场景,增强代入感;三是家园共育,如发放“刷牙记录卡”“安全信息卡”,请家长配合巩固习惯,让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;四是多采用幼儿主动探索的方式,如让幼儿自己观察牙齿、尝试七步洗手法,而非单纯教师讲解,提升参与感和实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