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模拟课堂教案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教案示例 正文

教学目标

  1. 知识与技能: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、角、分,知道1元=10角,1角=10分;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和购物计算。
  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观察、操作、情境模拟等活动,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  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养成爱护人民币、合理消费的习惯。

教学重难点

  • 重点:认识人民币单位及换算(1元=10角,1角=10分)。
  • 难点:理解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,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购物场景。

教学准备

  • 教具:多媒体课件、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具(模拟)、商品价格标签(如铅笔0.5元、橡皮2元、笔记本3.5元等)。
  • 学具:每组一套模拟人民币(包含元、角、分不同面额)、学习单。

教学过程

(一)情境导入:超市购物小难题(5分钟)

教师活动:播放课件(小朋友在超市买文具,收银员说:“一支铅笔5角,一个橡皮2元,一共需要多少钱?”小朋友面露难色),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吗?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,该怎么解决呢?”
学生活动:回答“用钱”“人民币”,对问题产生好奇,主动思考。
设计意图:用生活情境激发兴趣,引出“人民币”主题,明确学习目标。

小学数学模拟课堂教案

(二)新知探究:认识人民币与单位换算(20分钟)

认识人民币的单位(8分钟)

教师活动

  • 出示各种面额的模拟人民币(1元、5元、10元、1角、5角、1分、2分、5分),提问:“这些人民币有什么不同?你发现了哪些单位?”
  • 引导学生观察:人民币上都有数字“元”“角”“分”字样,归纳单位是“元、角、分”。
  • 强调:元是最大的单位,分是最小的单位,人民币的单位从大到小是元、角、分。

学生活动

  • 小组内观察模拟人民币,说出面额和单位,记录在学习单上(如“1元”“5角”)。
  • 汇报发现,互相补充。

设计意图:通过直观观察,认识人民币单位,建立初步表象。

探究元、角、分的换算关系(12分钟)

教师活动

  • 元与角的换算:出示1元硬币和10枚1角硬币,提问:“1元可以换多少角?”引导学生动手操作:用1元换1角,数一数需要10个1角,1元=10角”。
    追问:“2元等于多少角?5角等于多少元?”(学生快速回答,巩固换算)。
  • 角与分的换算:出示1角硬币和10枚1分硬币,提问:“1角可以换多少分?”同理,通过操作归纳“1角=10分”。
    追问:“3角等于多少分?50分等于多少角?”(小组互问互答)。

学生活动

小学数学模拟课堂教案

  • 动手操作:用学具人民币进行“换钱游戏”(如用1元换10角,用1角换10分)。
  • 小组讨论:完成学习单上的换算题(如3元=( )角,7角=( )分,40分=( )角)。

设计意图:通过“换钱游戏”突破难点,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十进制换算关系,培养动手能力。

(三)巩固练习:模拟购物小达人(12分钟)

教师活动

  • 创设“班级小超市”情境:将商品(铅笔、橡皮、笔记本、尺子等)贴上价格标签(如铅笔0.5元、橡皮2元、笔记本3.5元、尺子1元2角)。
  • 提出任务:
    1. 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,一共需要多少钱?(0.5元+2元=2.5元,或5角+20角=25角=2元5角)
    2. 付5元买一个笔记本,应找回多少钱?(5元-3.5元=1.5元,或50角-35角=15角=1元5角)
  • 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(元+元、角+角,或统一单位后计算)。

学生活动

  • 分组扮演“收银员”和“顾客”,用模拟人民币进行购物交易。
  • 记录购买商品、支付金额和找回金额,汇报计算过程。

设计意图: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,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换算和计算的理解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(四)课堂小结:回顾与延伸(3分钟)

教师活动:提问:“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?你有哪些收获?”引导学生归纳人民币单位(元、角、分)及换算(1元=10角,1角=10分),并联系生活说一说人民币的作用。
学生活动:分享收获,如“我知道了1元等于10角”“我会用钱买东西了”。
设计意图:梳理知识点,强化记忆,体会数学的实用性。

小学数学模拟课堂教案

(五)布置作业(0分钟,课堂内归纳)

  • 实践任务: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,记录1-2件商品的价格,并尝试计算总价和找零,下节课分享。

板书设计

认识人民币
单位:元、角、分
换算:1元=10角
   1角=10分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如何帮助学生区分元、角、分三个单位?
解答:可通过“三步法”区分:一是观察人民币上的文字,元、角、分明确标注;二是通过大小比较,元>角>分,结合生活实例(如买文具用“元”,买零食用“角”,分较少使用);三是动手操作,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“排序游戏”,从大到小排列单位,强化记忆。

问题2:为什么选择“模拟购物”活动进行巩固练习?
解答:“模拟购物”贴近学生生活,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,活动中,学生需主动换算(如3.5元=3元5角)、计算总价(如0.5元+2元=2.5元)和找零(如5元-3.5元=1.5元),既巩固了换算和计算技能,又培养了“用数学”的意识,角色扮演(收银员、顾客)能激发兴趣,让课堂更生动,符合小学生“玩中学”的认知特点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石门事业单位2024年招聘时间、岗位及报考要求何时公布?
« 上一篇 2025-08-21
高中体育游戏教案大全如何助力体育教学?
下一篇 » 2025-08-21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网站分类

作者信息

热门文章

1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