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认知目标:理解故事《粗心的小画家》内容,知道绘画时需仔细观察事物特征,避免粗心出错,2. 技能目标:能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图片中的错误,尝试正确绘制简单动物或物品的典型特征,3. 情感目标:感受细心做事的重要性,逐步养成认真观察、细致绘画的习惯。
活动准备:1. 物质准备:绘本《粗心的小画家》、包含错误特征的动物图片(如六条腿的猫、长耳朵的兔子画成短耳朵等)、画纸、蜡笔、正确动物特征参考图,2. 经验准备:幼儿已有简单绘画经验,认识常见动物(如猫、兔、鱼、鸟)的基本外形。
活动过程:
环节 | 教师指导 | 幼儿设计 | 设计意图 |
---|---|---|---|
导入 | 展示“六条腿的猫”图片,提问:“这只猫哪里不对?为什么会这样?” | 观察图片,指出错误(腿多了),猜测原因(画画时没仔细看)。 | 通过错误图片引发兴趣,自然引出“粗心”主题。 |
基本部分 | 讲述故事:小画家画画时总粗心,画兔子忘长耳朵、画小鱼少尾巴,朋友们帮他指正后,他认真改正画出了正确的画。 提问:“小画家一开始画错了什么?后来为什么画对了?” |
倾听故事,思考问题,回答“兔子耳朵短了”“小鱼尾巴没了”“他后来认真观察了”。 | 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粗心的危害及细心的重要性。 提问巩固对故事核心的理解。 |
“找错误”游戏:分组发放错误图片(如大象鼻子短、鸭子嘴巴尖),引导幼儿讨论“哪里错了?正确的应该什么样”。 | 分组观察图片,说出错误特征,对照参考图描述正确特征(如“大象鼻子应该长长的”)。 | 通过对比观察,提升对事物特征的感知能力,学习辨别对错。 | |
创作“我是小画家”:提出绘画要求“画一种喜欢的小动物,记得仔细看看它的特征哦”,巡回指导,提醒幼儿注意细节。 | 自主选择动物绘画,尝试画出典型特征(如小兔长耳朵、小鱼尾巴),遇到困难参考图片。 | 将观察经验转化为实践,培养细致绘画的习惯。 | |
结束部分 | 组织幼儿展示作品,引导互评:“他画的小动物哪里最细心?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?”“画画要像改正后的小画家一样,仔细看、认真画,才能画出好看的作品。” | 展示作品,互相评价(如“他画的猫咪胡子很仔细”“我画的鸟翅膀没画全”)。 | 通过分享评价强化细心意识,体验认真做事的成就感。 |
活动延伸:1. 家庭共育:回家与家长共读《粗心的小画家》,玩“家庭找不同”游戏(如找出衣服图案、玩具摆放的错误),2. 区域活动:在美工区投放“错误图片修正卡”,幼儿尝试用画笔改正图片中的错误特征。
活动反思:本次活动通过故事、游戏、创作三步,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“粗心”与“细心”的区别,过程中幼儿对“找错误”游戏兴趣浓厚,能主动发现特征问题;创作环节多数幼儿能注意细节,但个别幼儿仍需教师引导观察,后续可增加“特征配对”等小游戏,进一步强化观察力。
FAQs:
Q1:这个教案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?
A1:适合幼儿园中班(4-5岁)幼儿,该年龄段幼儿已具备简单绘画能力和初步观察力,能理解故事情节,通过对比发现明显错误,并尝试在教师引导下纠正,符合其认知发展特点。
Q2:如果幼儿在创作时反复出现粗心错误(如漏画动物肢体),如何有效引导?
A2:首先避免直接批评,可用提问引导自我观察,如“你画的小猴子有几只手呀?我们看看图片上的猴子和你画的一样吗?”;其次提供“特征分解图”(如将兔子分为“长耳朵、短尾巴、三瓣嘴”),帮助幼儿逐步对照;最后鼓励幼儿“先说再画”,即画前描述动物特征,强化记忆后再下笔,逐步培养细心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