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如何让孩子体会麻烦背后的父爱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
位置: 首页 教案示例 正文

1. 知识与技能:学生能理解绘本《我的爸爸真麻烦》的故事内容,积累“发明”“麻烦”“温馨”等词语,能复述爸爸的主要“麻烦”事,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阅读绘本、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培养学生观察图画、提取信息及联系生活表达的能力,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感受爸爸看似“麻烦”的行为背后隐藏的父爱,学会理解与感恩父母。

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

教学重难点:重点:理解爸爸的“麻烦”事及其背后的关爱;难点: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父母的爱,学会换位思考。

教学准备:绘本《我的爸爸真麻烦》、PPT课件、角色扮演道具(如简易发明模型)、学习单。

教学过程:
一、情境导入,激发兴趣(5分钟)
提问:“你们的爸爸有没有做过让你觉得‘麻烦’的事?比如非要给你穿很厚的衣服,或者不停地问你‘吃饱了吗’?”学生自由发言后,引出绘本:“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‘超级麻烦’的爸爸,看看他做了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。”

初读绘本,整体感知(10分钟)
教师播放绘本PPT,声情并茂朗读故事,引导学生观察图画:爸爸的样子(穿着工装裤、戴眼镜,手里总拿着工具)、家里的状态(堆满各种发明零件),读后提问:“故事里的爸爸为什么‘麻烦’?他做了哪些事?”学生交流,初步感知爸爸的“麻烦”源于他的发明爱好。

精读感悟,体会“麻烦”中的爱(20分钟)
聚焦爸爸的三个典型“麻烦”事,结合表格分析:

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

爸爸的发明 带来的“麻烦” 背后的爱
自动喂猫器 猫吃撑了,家里全是猫毛 怕孩子忘记喂猫,想帮忙
会走路的书包 书包乱跑,作业本弄皱 想让孩子上学更轻松
蔬菜培育器 长出巨型蔬菜,厨房塞不下 希望孩子吃得健康

小组讨论:“这些发明真的只是‘麻烦’吗?爸爸为什么要坚持做?”引导学生发现:爸爸的发明虽然不完美,但每一个都包含着对孩子的关心。

拓展延伸,联系生活(10分钟)
活动:“我的‘麻烦’爸爸/妈妈”分享会,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父母让自己觉得“麻烦”的事(如“妈妈总催我早点睡觉”“爸爸检查作业太严格”),再思考“这些事背后有没有爱?”教师归纳:父母的“麻烦”其实是爱的另一种表达,只是方式可能不完美。

归纳升华,布置作业(5分钟)
师生共同归纳:“爸爸的‘麻烦’里藏着用心,我们要学会看见爱、理解爱。”作业:给爸爸写一张感谢卡,画一画爸爸为你做的一件“麻烦”却温暖的事。

板书设计:
我的爸爸真麻烦
发明→麻烦→爱(用心、关心、温暖)

教学反思:通过绘本与生活联系,学生能较好理解“麻烦”背后的父爱,但部分学生表达“换位思考”时仍需引导,后续可增加“角色互换”情景模拟,加深情感体验。

我的爸爸真麻烦教案

FAQs:
Q1:如何引导学生从“麻烦”中感受爱,而不是只关注负面结果?
A1:需通过具体事例对比,如绘本中“自动喂猫器”虽让家里混乱,但爸爸的初衷是“怕孩子辛苦”,可提问“如果是你,担心家人忘记做事,会怎么做?”让学生代入爸爸视角,体会行为动机,再联系自己父母类似行为,逐步理解“不完美的行为≠没有爱”。

Q2:这个教案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?如何调整难度?
A2:适合小学中低年级(1-3年级),低年级可简化表格,用图画代替文字记录“麻烦”事;增加角色扮演环节,让学生模仿爸爸发明的场景,直观感受“麻烦”与“爱”,高年级可增加“写一封信给爸爸”的活动,用文字具体描述对“麻烦”的理解,提升表达能力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大班音乐可爱的家教案如何有效引导幼儿体验亲情?
« 上一篇 2025-08-21
肃州区事业单位2024年下半年招聘公告及岗位表何时发布?
下一篇 » 2025-08-21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网站分类

作者信息

热门文章

1

目录[+]